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两化融合 > 新闻详情

贵州省“十三五”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0日    来源: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处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省信息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468亿元,取得了网络能力全面提升,应用设施跨越发展,村通工程全面实施,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等明显成效,为服务大数据战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一)网络能力全面提升。

关键网络能力倍增。“十二五”期间,我省围绕大数据战略发展目标,积极推进骨干网络扩容升级和数据传输能力优化。互联网出省带宽能力达到3060Gbps,增长2735Gbps。省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贵阳本地网间直联互通,提高了用户上网体验,进一步改善大数据发展及招商引资网络环境。实施“光进铜退”网络改造,光缆线路长度达到65万公里,增长41万公里。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1217万个(含广电),新增985万个;新增光纤到户(FTTH)端口达到354万个,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能力达到885万户。移动4G网络大规模部署,新建4G基站8.5万个,占全省基站总数比例超过50%,基本实现城区、乡镇有效覆盖。有线数字电视网络通过整合实现“全省一张网”,并实施骨干网络光纤化、双向化改造,省、市、县、乡(镇)四级城镇建成区实现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覆盖。

城镇网络提速升级。“十二五”期间,全省积极加快城区光纤到户建设,实施新建城区光纤入户同步建设,老旧城区光纤到楼到户改造。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20Mbps以上,50%以上的用户使用20Mbps及以上速率宽带产品。贵阳市入选2014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移动4G网络实现乡镇有效覆盖。

农村网络持续覆盖。“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讯”行动,为农村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工信部电信普遍服务和我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以奖代补”资金引导,累计投入27亿元,实施“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电话”工程。新增11748个行政村通宽带和6959个自然村通电话,实现行政村通宽带和自然村通电话两个100%,农村平均宽带接入能力达到4Mbps以上。全省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延伸覆盖5803个行政村,有效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为农村用户宽带上网提供多种选择,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园区高速网络同步建设。以“5个100”工程为切入点,实施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实现“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108个产业园区”高速网络覆盖,具备百兆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为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城镇化建设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支撑。

“三网融合”取得突破。按照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总体部署,推进全省“三网融合”试点,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和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等“三网融合”应用新业务实现零的突破。启动实施全省三网融合“1258”示范工程,完成“三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建设,一个集成播控平台、两个安全监管中心(一期)建成运行,完成贵阳市50个小区商业化运作、8个市(州)各有2个小区的试点。全省47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实现数字化传输,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覆盖用户规模超过280万户,农村数字电视延伸覆盖用户规模超过150万户。贵阳市“三网融合”双向业务进入行政许可获批,“三网融合”用户数达到13万户。

(二)应用设施跨越发展。

数据中心实现突破。三大基础电信企业数据中心落户贵州,加快构建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基地,推动大数据发展。  “十二五”期末,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中国移动贵州大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共计完成投资2.3亿元,完成机房土建7.6万平方米,三大数据中心正式开通运营。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成为中国电信集团南方数据基地并上升为集团网络骨干节点,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成为中国移动集团5大数据基地之一,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成为中国联通集团云计算一级节点。

北斗应用实现突破。加快全省卫星导航地面基准站网(GZCORZ)建设,完成66个站点的土建主体工程,近30个站点投入试运行。贵州北斗卫星导航公共位置服务中心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公共位置数据采集、交换、共享、查询平台,实现目录同步、数据采集、解析、存储、注册、位置监控、呼叫服务等7个子系统功能,能够同时支撑百万级以上规模终端用户的服务能力。贵州省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中心建成北斗终端设备专业检测试验室,并部署完成终端设备整机自动检测线、安装调试完成包括北斗模拟信号源、微波暗室在内的专业检测设备,同时建立了北斗应用软件的检测环境,组建专业检测技术队伍,建立规章制度,初步形成具有检测认证资质的北斗终端产品检测体系。北斗终端应用市场规模达到7.64万台套,其中,地灾监测点安装完成0.4万台套,交通运输行业安装完成6万台套、旅游行业投入应用终端1.24万台套。

(三)业务应用不断深化普及。

用户规模大幅增长。“十二五”期末,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485万户,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45%。移动电话用户数达317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0%,其中3G/4G用户达到1733万户,占用户总数的55%。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12万户,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158%,用户加速向光纤到户(FTTH)业务迁移,FTTH用户占比达到51%。互联网网民数达到1300万人,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73%。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70万户,其中高清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30万户,占全省数字电视用户比例的27.7%,高清互动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00万户,占全省数字电视用户比例的21.3%。

互联网业务不断深化。使用8Mbps以上速率产品的用户占比达到74.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排名全国第14位。使用20Mbps及以上速率产品的用户占比达到43.5%,排名全国第9位。从业务消费来看,用户正在从话音消费快速向数据流量消费迁移,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由2011年的49.2万G增长至2015年的7749.5万G,增长约158倍。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291.9M,手机上网流量在移动互联网流量中的占比达到87.1%。固定互联网接入使用时长从“十一五”期末的9.9亿分钟快速增加到3.2万亿分钟。

(四)资费水平进一步降低。

积极落实国务院宽带提速降费指导意见,通过实施固定宽带提速不提价、下调移动流量资费等系列措施,推出定向流量优惠、当月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业务,相比“提速降费”实施前,全省固定宽带资费平均水平下降35%,手机流量上网资费平均水平下降50%。通过实施贵阳、遵义、安顺、贵安通信同城化,取消全省固定电话区间通话费等举措,每年为全省用户减少通信支出近4亿元。

(五)建设环境持续改善。

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十二五”期间,率先在全国出台信息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于2014年5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位、规划、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环境、设施安全保护、用户权益保护等进行了明确,为信息基础设施有序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依据。出台《“宽带贵州”行动计划》、《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提升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

扶持优惠措施不断出台。“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多措并举,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营造良好市场氛围。第一,数据中心用电执行大工业电价,可优先列入大用户直购电范围,支持大数据基地建设自备电厂,以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第二,全省严格执行《条例》和光纤到户国家标准,住宅建设单位按照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的要求,加快推进全省既有住宅小区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提升住宅小区宽带接入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三,将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公路配套基础设施,免除高速公路隧道、涵洞管线穿越费和占道费,免除公路施工占道费和资源占用费,扫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障碍。第四,以“5个100”工程为切入点,积极分解落实产业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传输配套服务能力建设任务,实施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同步建设。

共建共享推动集约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共建共享铁塔20110座,基站26606座,传输线路、杆路、管道累计50178公里,室内分布累计2840个;实现铁塔、基站、杆路、管道等共建比例达到82%,共享比例达到81%,累计节约建设投资超过40亿元。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虽然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发展,但是,在保持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关键网络设施有待加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我省在关键网络设施,如国家互联网网络地位、数据中心建设、互联网出省带宽等方面与大数据战略行动不相适应。二是建设投资动力不足。2015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达到10502.56亿元,增速达到10.7%,但是规模总量排名全国第25位。人均GDP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全国第30位,2015年我省电信业务总量为504.7亿元,仅占全国电信业务总量2.3万亿元的2.2%,信息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较低,企业缺乏投资建设动力,总体投资尚显不足。三是顶层规划设计未跟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特别是大数据基础设施和移动通信基站存在重复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四是建设水平存在明显差距。由于我省特殊的地形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大,建设难度大,制约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与全国发展平均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与东部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五是落实“四同步”存在阻力。在推进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四同步”推进困难的情况。六是保护信息基础设施意识不强,工程施工中不注意保护信息基础设施,挖断光缆,引发网络安全事件的现象时有发生。七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宽带普及水平与城市的差距在逐步扩大,消除城乡“数字鸿沟”任重道远。

二、“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一)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993年,美国政府发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以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全世界掀起了关注热潮。宽带作为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着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国家地位和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发布了国家宽带计划。美国在国家宽带计划中提出至少1亿家庭应能使用平价宽带,每个社区都应能获得宽带服务等目标。欧盟委员会公布“数字化议程”计划,将在欧盟各成员国部署超高速宽带,并将促进电信领域增长定为首要任务。上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陆续制定出台了“IT839战略规划”、国家信息化战略U-Korea、“绿色IT国家战略”。日本从新世纪初陆续提出e-Japan、u-Japan、i-Japan计划,信息基础设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正在推动公共部门信息化。我国国务院在2013年发布“宽带中国”战略。

(二)网络强国成为“十三五”期间的国家战略。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国务院出台了“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提速降费”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组织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提供了相关政策支持。“宽带中国”发展时间表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处于宽带优化升级阶段,主要任务是优化网络宽带,实现宽带网络服务质量、应用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全省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十三五”期间全省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贵州作为纲要唯一提及的省份,纲要明确支持贵州创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2016年,贵州成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大数据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要求,突出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两大战略行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支撑。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实现网络强国为导向,以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总体要求,适度超前、重点突破,加快构建我省“出省宽、省内联、覆盖广、资费低”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建设、应用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为全省顺利实施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进度。政府部门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创新发展模式,对民生公益、农村宽带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着力解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形成“政府统筹引导、企业主体建设、公众广泛参与、社会大力支持”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局面。

坚持多规融合与统筹发展相统一。全面融入“多规融合”改革试点,组织县级以上城市开展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统筹考虑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的空间布局、建设时序以及能力匹配,做好与各级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融合衔接。

坚持突出重点与缩小差距相并重。以加快打造大数据发展关键网络基础设施为重点,同步推进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协调发展。围绕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需求,以城乡一体、惠及全民为目标,创新服务方式,采用多种手段,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全面覆盖,让人民民众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获得感,不断缩小不同区域间、人群间的“数字鸿沟”。

坚持网络建设与创新应用相促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同时,大力促进产业发展、服务民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应用创新与推广,扩展业务形态,丰富互联网内容,延伸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大带宽业务的普及应用,驱动宽带网络提速和普及建设,实现网络建设和创新应用的良性互动。

坚持水平提升与安全保障相同步。强化网络安全可靠性,合理规划关键路由,提升节点自愈保护能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完善设施可管可控手段。

(三)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信息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过500亿元,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等专项行动,全面实现全光网省,全面实现4G网络覆盖城乡,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差距明显缩小。2017年,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进入全国前列。2020年,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国信息存储交换的枢纽和大数据资源集聚区。信息基础设施对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全方位提升民生服务水平的“倍增器”作用充分体现。

2. 阶段目标。

(1)重点攻坚期(2016-2017年)。

重点目标:到2017年,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大数据关键设施。

数据中心初具规模。推动形成贵安新区三大通信运营企业超大型数据中心为核心,贵阳、黔西南等多个大中型专业数据中心为补充的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实现承载标准机架能力达5万架;数据中心可承载服务器能力达到100万台。

“云上贵州”平台基本建成。实现系统平台云服务器达1.5万台,数据存储空间达1.5万TB。基本建成“云上贵州”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建成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四大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安全有序开放公共数据,带动社会、行业、企业及互联网数据开放共享。

信息交换枢纽初具雏形。建成贵阳与成都、重庆节点直联的省际通道。力争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互联网出省带宽能力达到5000Gbps。

——网络覆盖。

加快城镇建成区光网全覆盖。全省乡镇以上城镇建成区全面实现光网全覆盖,50个县实现光网县。国省干线重要路段、重点港口码头实现光纤通达。贵阳、贵安新区、遵义等重点城市平均接入能力达到20Mbps以上。

深入推进“宽带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创新使用低频段等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村村通光纤、村村通4G”。  2016年底前,完成乡镇至未通达的11097个行政村光缆建设,实现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到2017年,实现行政村通光纤比例达到78%,4G网络覆盖行政村比例达到78%。鼓励和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广播电视网络企业进一步优化通信资费方案,降低农村单位带宽资费和信息通信资费。

加快移动网络全面覆盖。贵阳、遵义、贵安新区城市建成区率先实现移动网络信号全覆盖。全省乡镇以上城镇建成区,已建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轻轨、城市快速道沿线,重点内河航道、港口码头实现移动网络信号全覆盖。

——应用水平。

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固定互联网用户数达480万户,3G/4G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800万户。完成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规模超过200万户。

资费价格明显下降。鼓励通信运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多措并举,实现手机流量和固定宽带单位带宽的平均资费水平合理下降。数据中心和互联网专线业务资费、单位带宽资费不高于北京、上海、广东,不高于周边省份平均水平。

(2)全面突破期(2018-2020年)。

重点目标:到2020年,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大数据关键设施。

建设国际一流绿色数据中心。完成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建设,实现200万台服务器的数据承载能力。完成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基地和灾备中心建设。确保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标(PUE)低于1.5。

建成国内领先信息交换枢纽。建设贵阳·贵安互联网国际通信出口专用通道。省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实现500Gbps交换能力,互联网出省带宽超过10000Gbps。建设贵阳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加强与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宁、长沙等周边城市互联互通。

全面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动政务网站、主流商业网站支持IPv6 改造,城市智慧应用全面支持 IPv6,基本实现IPv6  网络全面覆盖。开展城域量子通信网试点。

——网络覆盖。

宽带接入覆盖城乡、高速便捷。全面建成全光网省,提供1000Mbps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100Mbps,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20Mbps,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Mbps以上灵活选择。建成广覆盖、接入性能好的4G网络。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户户能上网”。积极申请5G试商用,积极培育5G产业发展生态圈。规划期末,实现行政村通光纤和自然村4G网络覆盖比例均达到100%,行政村数字化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对行政村的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县级以上城区基本实现北斗地面增强系统覆盖。

——应用水平。

用户体验更多获得感。固定互联网用户达到820万户,家庭普及率达到72%。80%用户使用20Mbps及以上速率宽带产品,50%以上用户使用50Mbps及以上速率产品。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660万户,其中3G/4G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达到87%。

资费进一步下降。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和手机流量平均资费较2015年下降30%以上;取消全省本地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区间通话费,调整为市话收费。

表1 全省“十三五”发展指标体系及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2015年

末值

2020年

目标值

关键设施

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带宽

Gbps

-

120

互联网出省带宽能力*

Gbps

3060

10000

互联网交换中心交换能力

Gbps

-

500

数据中心可安装服务器数

万台

18.1

200

“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提供云服务器数

3000

15000

“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提供数据存储空间

TB

3000

15000

网络覆盖

宽带接入端口

万个

1216.7

1750

行政村通光纤比例

%

50%

100%

行政村通4G比例

%

53%

100%

FTTH端口

万个

354.1

1300

城市宽带接入能力*

Mbps

20(92%)

100  (80%)

农村宽带接入能力*

Mbps

4  (88%)

50  (50%)

企业用户宽带接入能力

Mbps

100

1000

基站数量

万个

14.5

19.5

物理基站数量

万个

5.0

7.6

有线电视双向改造数量

万户

300

500

光缆线路长度

万公里

64.9

90

管道长度

公里

4572

10000

应用水平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

37%

72%

FTTH覆盖家庭*

万户

885

2000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

49%

87%

数字电视用户普及率

%

42%

53%

城市20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

%

52%

95%

农村4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

%

56%

95%

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用户数

万户

21

125

IPTV用户

万户

7.3

150

注:2015年贵州省家庭数为1114万,人口数为3530万;预计2020年家庭数为1140万,人口数为3583万;标注*号的为可与全国平均指标对比的指标。

表2 贵阳贵安发展指标体系及目标

二级指标

单位

2020年目标值

百人城域网出口带宽

Mbps/百人

60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

95%

FTTH家庭覆盖率

%

200%

城市宽带接入能力

Mbps(%)

100(90%)

农村宽带接入能力

Mbps(%)

100(50%)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

125%

注:贵阳、贵安新区发展指标体系及目标按照进入全国前列规划。

表3 其它市(州)发展指标体系及目标

二级指标

单位

2020年目标值

百人城域网出口带宽

Mbps/百人

30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

75%

FTTH家庭覆盖率

%

170%

城市宽带接入能力

Mbps(%)

100(70%)

农村宽带接入能力

Mbps(%)

50(50%)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

80%

注:其它市(州)发展指标体系及目标按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规划。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建设国内领先的应用基础设施。

建成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基地和灾备中心,承载服务器能力达到200万台。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提高数据中心节能环保水平,促进数据中心绿色发展。建设“云上贵州”平台,全面推进政府治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新应用、新业态,建成国内第一个全省统筹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平台。密切跟踪量子通信发展,试点建设城域量子通信网。

专栏1 应用基础设施工程

1.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基地建设

形成贵安新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布局建设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为主,贵阳、黔西南等多个大中型专业数据中心为补充的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整合各地分散数据中心,发展第三方服务数据中心,着力推进重点企业数据中心建设项目,集聚一批国内外数据资源。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  推动已建、新建数据中心绿色化。引进国家政务统一平台灾备中心、国家部委数据资源、长江经济带和珠江经济带沿线省(区、市)行业数据资源等在贵州落户。积极引进港澳台、东盟乃至全球数据资源汇聚,打造我国南方重要的“数据资源池”,数据中心服务器总承载能力达到200万台。

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规划占地609亩,“十三五”期间计划分三期进行建设,建设完成后网络带宽出口将达到320G,可提供32000架机架。

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规划占地274亩,“十三五”期间建设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43000平方米,可提供6300架机架。

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规划占地586亩,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可提供50000架机架。

2.“云上贵州”平台建设

全力建设“云上贵州”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关联分析、融合分析、深度分析和预测分析等优势,全面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体制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2016年,第一批建设的7朵云应用系统实现100%上云,2015年新增13朵云应用系统实现80%上云,其余省级政府部门和市级政府应用系统实现50%上云。力争2017年省、市两级政府应用系统实现100%迁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2020年,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共用新格局,实现90%以上数据资源目录梳理并迁移到“云上贵州”平台共享,建成基本满足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的数据交换平台和标准。

(二)构建全国信息交换枢纽。

积极争取增设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巩固贵州在中国电信集团网络的骨干节点地位,加快成为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联通集团网络骨干节点和广电网络核心节点,大幅提升贵阳市、贵安新区在全国的网络地位。加快推进省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提升区域内流量互通效率和安全性能。建设贵阳·贵安经广州通往全球的互联网国际通信出口专用通道,适度超前扩容互联网出口带宽和业务节点交换带宽。

专栏2 信息交换枢纽工程

1.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

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建设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提高贵阳互联网路由节点网络地位,优化省内和省域光纤路由布局,扩容直联点带宽,2020年直连带宽达到  120Gbps。

2.省级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

在现有交换中心基础上,推进广电及大型数据中心直连到贵州省互联网交换中心,广泛开展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网络本地直联交换,积极争取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试点。到2020年实现500Gbps交换能力,互通宽带达到100Gbps,大幅提升用户省内资源互访速度,有效保障网络质量。

3.出省通道拓展

根据一级干线系统建设需求及全国网络规划,加强与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宁、长沙等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推进光缆网向格状网演进,优化省内光缆系统架构,保证直联点信道出入口到省内干线节点具备多个物理路由,结合技术演进不断完善。

规划建设毕节至成都的国家干线光缆,打通贵阳到成都的直达通道,形成贵阳至成都的第二路由,提升省际通信网络安全性,解决原有光缆冗余不足瓶颈。

沿贵阳至广州高铁,新建贵阳经桂林至广州的省际光缆,打通贵阳与广州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路由,减少经南宁、长沙转接,降低传输系统投资、提高网络安全性,同时形成广州至南宁第三路由。

到2017年,规划建设贵州到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局的国际路由直达通道。加大出省光纤传输带宽,到2020年实现互联网出省带宽达10000Gbps。

(三)加速推进城镇光网建设。

积极推进全光网城市建设,新建住宅同步实现光纤到户,老旧城区按照共建共享和国家光纤到户标准要求全力推进光纤到楼入户改造,推动公共建筑和商务楼宇参照光纤到户标准进行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申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引导推进一批城市率先成为光纤网络全面覆盖的“全光网城市”。  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采用共建共享模式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宽带运营市场开放,创新宽带运营商业模式,开展省内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网络升级建设PPP项目建设试点,促进基础电信和广电网络企业制定宽带资费优惠政策。

专栏3 城镇光纤网络工程

1.城域网升级改造

加快城域网升级改造,拓展城域网出口带宽,完成城域网IPv6改造,推动城域网向扁平化发展,提升城域网高速交换、高流量承载及高可靠性能力。规划期末,贵阳、贵安新区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2500Gbps,其他市州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200Gbps,建成高带宽、大容量、高可靠的下一代互联网。

2.城镇光网覆盖建设

推动城镇建成区全光网建设,加大新建小区光纤入户推进力度,加快老旧小区光纤入户改造,支持贵阳、遵义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贵阳、遵义、贵安新区率先实现全光网建设,力争安顺、黔西南实现全光网。2016年,乡镇以上城镇建成区实现光网全覆盖,50个县实现全光县。2017年,基本实现全光网省。规划期末,全省光纤到户覆盖合计超过2000万户,全面建成全光网省。

(四)实现新一代无线宽带网络全面覆盖。

加大通信运营企业通信基站铁塔的共建共享力度,进一步提高4G网络覆盖深度。推动用户网络升级换代,大幅提高移动网络速率,合理降低网络资费,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申请5G试商用,培育5G产业发展生态圈。

专栏4 无线宽带网络工程

1.城镇无线网络覆盖建设

持续推进无线网络深度覆盖,规划期内新增4G基站5万个,人流密集市区的站间距减小到200米。消除各市州的城市建成区移动网络盲点盲区,实现移动网络信号全覆盖。加快中心城镇区、3A级以上景区、机场、会展中心等人口密集区域的4G移动网络深度覆盖,在重点区域逐步推进4G+网络补充建设。加强新建工作生活功能区的铁塔站址的同步规划建设,加强配套接入光缆网络优化,做好网络演进的准备工作。

2.交通干线无线网络覆盖建设

加快推进重要水陆交通干线无线网络覆盖,实现国省干线、重要内河航道和港口码头移动网络信号全面覆盖。已建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加快消除网络盲点盲区,新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快速道沿线移动网络按照“四同步”原则配套同步建设。贵广、沪昆高铁,贵阳至开阳、贵阳市域环线快铁等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实现移动网络信号全覆盖。全省289处公路(特)大桥、50处隧道、692处安全隐患点、89处超限检测站及视频监控站点等公路重点区域实现光纤通达和4G等无线网络覆盖,满足无线通信网络回传和视频监控信号网络传输需求。乌江、清水江、赤水河、都柳江、锦江等重要内河航道流域及重点库区实现移动网络全覆盖,同时在港口码头、库区实现配套光纤网络通达。

(五)持续推进“宽带乡村”。

继续推进“宽带乡村”试点,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支持遵义市等市州创建全国“宽带乡村”示范城市。推进光纤宽带下乡进村,优先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医院、村委会、农业生产基地、主要旅游景区、电子商务聚集区等开通光纤网络,利用智慧乡村建设、农村信息化特色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到2017年,全省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多彩贵州’广电云”。光纤、4G网络向自然村延伸覆盖,确保农村、边远和贫困地区宽带网络接入。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地区“4G全覆盖、户户能上网”。

专栏5 宽带乡村普遍服务工程

1.电信普遍服务试点

积极争取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等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对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提出多元化资金来源和市场化运作补偿机制,探索竞争性招标、PPP、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方式,力求使得宽带建设实现多方共赢。综合采用有线FTTH、FTTB以及3G/4G无线宽带覆盖等方式进行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农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20Mbps。出台鼓励农村、边远地区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优惠政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光缆、管道、铁塔、基站、机房等)建设报建费用在现有标准上大幅下降,偏远农村全免。

2.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

加快推进多彩贵州“广电云”,推动光纤进村入户。2016年底前,完成通村光缆建设60000公里,实现未通达的11097个行政村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新建沿高速公路路由传输干线,开通行政村所在地数字广播电视信号。新建省前端机房至各市(州)级100G传输平台,新建县级至乡级10G传输平台;扩容改造各市(州)级至所辖县级波分传输平台。配套建设2000余个乡村级机房,新增农村有线(含无线)数字电视用户(?)户。

(六)建设产业园区高速网络。

抓好重要产业基地、园区(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公共信息基础设施随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提高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专栏6 园区高速网络建设工程

统筹产业基地、园区(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采用FTTH/O、4G和WLAN技术,高标准建设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贵安南部科技新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凯里大数据产业园、花溪大学城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1Gbps光纤到楼,100Mbps光纤到户。

加快光纤宽带网络、无线宽带网络、数字电视网络和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协调建设园区国际通信专用通道,依托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及应用,积极为园区企业提供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大力推进企业和行业信息化建设,为园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提供保障。

协调基站、光纤管线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避免资源浪费与重复投资,实现产业园区光纤管道智能化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探索多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为一体的无线园区建设新模式,同时提高无线网络在公共场所、重点区域覆盖率,提高多种终端接入便捷性和用户使用体验。

发挥云计算资源和数据中心优势,整合和虚拟化计算能力、存储和网络等物理资源,为园区内、外部信息化应用提供基础服务。创新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公共服务云计算平台,开展计算、存储、备份、咨询、托管、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

(七)全面推广“三网融合”。

加快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合作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三网融合”创新发展。着力推动电信、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和融合发展,鼓励广电、电信及互联网企业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加速发展IPTV、手机电视等“三网融合”业务,促进“三网融合”数字家庭设备、多媒体终端设备等产品的升级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创新电信传输网和广播电视传输网共建共享合作模式,加强农村地区等环境下的网络资源共建共享,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专栏7 “三网融合”推广工程

1.“宽带广电”建设

实施“宽带广电”战略,持续丰富多彩贵州“广电云”内容供给,全面完成有线数字电视双向化改造,加快向农村地区深度覆盖建设。规划期内完成200万户光纤入户建设。

引入新技术扩容干线容量。积极引入100G等新技术,实现省前端机房至各市(州)级、县级至乡级传输容量倍增;进一步丰富干线路由,通过环网拆分,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性与可靠性。

加快城域平台扩容升级。扩容现有城域网平台至100GE,建设基于SDN架构的网络平台试点,承载各类视频广播及双向通信业务,提升业务安全强度,满足各类用户群体对互联网的不同需求。

快速提升接入网双向带宽。大力推进光纤入户,县级以上新装用户全部进行光纤入户建设,并逐步对原有用户进行光纤入户改造。

快速提升平台支撑能力。持续提升内容平台基础物理平台承载能力,整合基础物理平台资源,建设内容平台云服务能力,实现多种流媒体、多种分辨率的推送服务功能,实现网络具备多网络和多平台直播支撑能力。

启动广电大数据中心建设。依托大数据产业资源,建立大规模互联网数据中心。通过整合全国广电网络行业的内容资源和网络资源,结合贵州大数据产业优势,打造全国性大数据中心,丰富多彩贵州“广电云”内容供给。

2. 交互式网络电视( IPTV)建设

大力推动光纤到户,进一步优化视频类业务的网络承载性能,加快推广IPTV业务,规划期内发展150万IPTV用户。鼓励高带宽视频互动融合性业务发展,促进网络融合、终端融合以及商业模式融合创新。

丰富IPTV业务形态,在内容方面,除了基础的直播、点播和回放外,增加书籍、杂志、报纸、生活服务等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加4K超高清和3D内容比例;积极配合IPTV全国增值业务的落地,开展三屏互动与增值应用;为增值业务提供在线订购、退订、开通、支付等能力;IPTV业务将更多地突出交互性,满足用户对于节目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平台视频质量监控能力的建设,实现业务层和网络层两个层面的端到端视频质量监控和管理。

(八)建设北斗服务与应用基础设施。

建设以北斗导航定位数据为主的空间大数据区域中心,加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逐步提供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实现地面增强系统信号有效覆盖。推进北斗服务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探索“北斗+”位置服务应用及数据挖掘合作共赢机制,积极推进“北斗+无线网络”的泛在定位服务试点,结合“智慧交通”和“智慧旅游”,培育北斗位置服务大数据产业发展。

专栏8 北斗服务与应用工程

1.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

建成无缝覆盖全省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率先在贵安新区、贵阳市和地州重点城区建成北斗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实现增强系统服务全覆盖,提供事前分米级、事后厘米级精确定位服务。到2017年,实现覆盖全省所有城区及非城区的北斗导航分米级差分服务定位目标要求,并与相邻省份共享部分站点数据,联测并网运行。

采取需求牵引、创新发展的方式,完善产业链,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难题,促进“北斗+”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丰富“位置云”平台的建设。

在国民经济安全领域,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应用创新力度,鼓励和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开发行业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推动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林水利、气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公安警务、测绘勘探、应急救援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在大众领域,促进卫星导航运营企业和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产业化发展。

2.空间数据区域中心建设

依托贵州省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中心平台,努力争取国家北斗数据服务中心贵州分中心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贵州中心挂牌。实现国家数据服务中心的位置服务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贵州直接分发,为我省空间大数据、北斗位置服务云应用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推动西南地区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一张图基础服务,到2020年实现数据中心支持海量大众用户亚米级导航服务需求。

积极推动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备份中心落户贵州省。支持推动贵州省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省时空基准的完全统一,为全省位置服务产业提供统一时空参考框架。整合现有北斗服务基础设施及资源,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应用服务,积极扩展北斗导航产品在各领域的应用范围,建成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制造及检测、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及产品提供、位置服务空间大数据挖掘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基础,统筹贵州省“位置云”服务的全面发展。

3.泛在定位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结合WiFi、蓝牙、超宽频(UWB)、惯性导航等技术,率先建立可实现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服务的省域泛在定位系统,参与制定国家泛在定位应用标准。争取和利用国家相关专项资金及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首先在贵阳市及有条件的地级市和旅游景区推动泛在定位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建设安全可控的泛在定位体系,助推贵州省“智慧旅游”的大发展。

积极推动建设以北斗为核心的多系统兼容互用、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CRP)服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导航与位置服务网。逐步形成泛在定位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综合体系,促进导航与位置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

(九)提升无线电监测能力。

探索建设无线电智能化监测网。整合各类已建的固定监测站、移动监测站等监测系统资源,形成全时全域频谱监测能力。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进一步提升整个监测网络管理和运行水平,为无线电行政管理提供智能化的技术支撑。

专栏9 无线电监测网建设工程

新建成固定无线电监测站24座,总数达到90座。新建成搬移式无线电监测站9套,总数达到18套。改造更新无线电移动监测车8辆,总数达到20辆。建设无线电管理云一体化平台,升级无线电频率、台站数据库,建设4A平台、监测数据分析系统等业务系统,建设全省监测数据中心,支撑台站频率管理、行政执法和日常办公。重点应用形成省、市两级无线电监测控制指挥中心、固定监测站、搬移式监测站和移动监测车组成的无线电监测网,实现对有效发射功率3瓦以上的电台监测覆盖区域达全省1/3以上面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立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统筹协调日常工作,实施调度和督查。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仁怀市政府、威宁县政府要相应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挖掘信息基础设施需求,理清问题清单,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有效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基础电信企业、铁塔公司要积极争取集团总部增加在贵州的投资,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省外投资建设我省信息基础设施。

(二)加大财政支持。

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省级每年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不低于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各市(州)要比照省级做法匹配专项资金,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予以贴息支持。研究制定提升当地公益机构、农村地区宽带普及水平的支持引导政策,拓展投融资渠道,引导政府债券、基金以及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破大数据关键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农村城市“数字鸿沟”。

(三)创新机制体制。

加快数据中心用电体制机制改革,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将购买信息基础设施云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通过“云上贵州”平台逐步统筹全省政府信息系统。推动运营企业制定宽带资费优惠政策,降低大数据企业租赁互联网带宽资费水平。探索无线电发射频率市场化配置,推进低频段频率资源高效合理使用。推进开放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运营。创新项目融资模式,完善市场化运作补偿机制,偏远和农村地区宽带投资多元化资金来源。研究制定信息基础设施迁改程序和补偿标准,依法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四)编制专项规划。

按照《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要求,科学编制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积极争取通信基础设施联建办纳入城乡规划委员会,切实保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专项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通信广电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标准规范为依据,科学预测各类用户规模,统筹各类通信广电管线、宽带网络建设和建设时序,充分考虑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衔接,合理布局信息传输光缆、信息局房、基站站点等各类信息基础设施,切实做到信息基础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2016年底前,贵阳市、贵安新区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其他市(州)于2017年上半年前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五)加强执法监督。

加大《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宣传和执法检查力度,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行为,确保条例各项要求落实到位,让信息基础设施依法得到合理保护。新建或者改(扩)建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设施,应当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建设。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交通枢纽、展馆、旅游景区等公共机构及服务场所,应当开放所属建设物以及附属设施用于支持基站、管道、线路、室内分布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但其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定期进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督察,督察结果可以向社会公示,形成各地奋力赶超、增比进位的良好氛围。

(六)简化行政审批。

按照“提前介入、程序不变、缩短周期、绿色通道”的要求,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前期联合审查机制,依法简化审批流程。开通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基站环评、项目竣工验收、电力配套、风险评估等办理事项“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移动通信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环评和验收按照年度申报审批,并按照建成数的10%进行抽测。电磁环境测试按照年度申报审批。

(七)强化科普宣传。

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加大宣传力度,各新闻媒体、基础电信企业要配合做好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宣传手段,拓展宣传渠道,普及电磁辐射科学知识,积极消除公众对基站、广播电视发射塔电磁辐射的认识误区,形成全社会理解和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浓厚氛围。基础电信和广电网络企业要依法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造的公告公示,明确改造时间、内容等具体事项,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八)保障网络安全。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和管理,指导督促基础电信和广电网络企业切实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能力,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推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等基础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自动化,加强督促检查。强化企业责任落实,深入推进基础电信和广电网络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网络安全防护、公共网络安全环境治理等工作。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做好重大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预警处理能力建设。

附件

专业术语与名词解释

1.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2.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3.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4. FTTH:Fiber to the House,即光纤到户。

5. 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即光纤到楼。

6.WLAN: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

5.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在IP网络上传送包含电视、视频、文本、图形和数据等,提供QoS/QoE、安全、交互性和可靠性的可管理的多媒体业务。

6. IPv6: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是设计用来替代现行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主要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不足的问题。

7. SD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8. 4K超高清:像素分辨率为3840x2160或4096×2160,属于超高清分辨率。

9.  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10.绿色数据中心:是指数据机房能源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数据中心。根据国家工信部的要求,申报国家绿色数据中心,PUE值应不超过1.5。

11.PUE:能源效率指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的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设备使用的能源之比。PUE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

12.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是国家重要通信枢纽,主要用于汇聚和疏通区域乃至全国网间通信流量,是我国互联网网间互联架构的顶层关键环节。

13.互联网交换中心:是不同通信运营企业之间为连通各自网络而建立的集中交换平台,一般由第三方中立运营,是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

14.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是指国内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与国外及港澳台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之间的互联节点局,主要用于实现双方业务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

相关新闻

省纪委驻工业和信息化厅纪检组
举报电话(传真):0311-87800465
举报邮箱:jijianzu@ii.gov.cn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违法行政投诉
举报电话(传真):0311-87908719
举报邮箱:wfxzts@ii.gov.cn
钢铁、水泥、玻璃落后产能
举报电话(传真):0311-87800013
举报邮箱:yxjcj@ii.gov.cn
举报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02号
邮编:050071
打击地条钢违法行为举报电话
举报电话:0311-87908738
举报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02号
邮编:050071